浙江信息网
您的位置: 浙江信息网首页 >> 新闻

以案说险|守护残障群体 谨防诈骗陷阱

近年来,诈骗分子的手法不断翻新,他们把罪恶的目光投向了残障人士及其家庭,利用残疾人对保险保障的迫切需求和对身份认证的渴望,趁虚而入,实施诈骗。

案例简介:

A女士是一位视力障碍人士,她一直希望通过保险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份保障。一天,她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某知名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声称公司新推出了一款专为视障人士设计的保险产品,不仅保障全面,而且价格优惠。对方告诉A女士,由于她是残障人士,可以享受特别折扣,但需要她先行支付一笔“手续费”以确保优惠名额。A女士心动了,但在准备汇款之前,她突然想起社区民警之前提醒的防诈骗知识,决定先向保险公司官方客服进行咨询。经过核实,A女士发现保险公司并没有推出这样的产品,也没有所谓的“手续费”,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差点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案例分析:

原银保监会印发的《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充分保障残疾人士公平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加快线上渠道无障碍建设,提供更加细致和人性化的服务。”

本案中,犯罪分子利用A女士对保险保障的需求,以及可能对保险条款不够了解的情况,企图实施诈骗。A女士在关键时刻保持了警惕,并通过官方渠道进行了核实,成功避免了财产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六十条也规定,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为残障人士在面对诈骗时提供了法律支持和维权途径。

风险提示:

1. 加强金融知识学:残障人士及其家属积极参加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举办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了解自己的金融权益和风险点,提高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

2.选择正规金融渠道:在购买金融产品时,选择正规、信誉良好的金融机构进行咨询和办理业务。不要轻信不明来源的邮件、短信或电话中的金融产品推销信息。

3.核实信息真伪:在支付任何费用之前,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的真伪。可以通过拨打金融机构的官方登录官方网站或前往线下营业网点等方式进行核实。

4.提高警惕性:对于任何涉及个人信息、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的请求,都保持高度警惕。不要随意将个人信息泄露给陌生人或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进行交易。

大家人寿浙江分公司将持续加强残障人士服务建设,为残障群体提供爱心窗口助听器等助残设施及上门服务等服务举措,不断提升残障群体服务体验,同时将定期针对残障人士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宣传,通过一系列温暖贴心的金融服务,践行社会责任,助力残疾人群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努力构建“有爱无碍”的金融环境。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1709249671 XML地图 版权声明